【青春普法】大学生信用卡贷款诈骗预防指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用卡贷款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在贷款市场快速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站点平台进行诈骗活动,贷款代办信用卡事件的隐患逐渐显现,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了解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的概念和常见形式,提高防范意识,对于保护自身财产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不法分子通过网页、微信群、QQ群等渠道发布能提高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办理大额信用卡或办理大额低息贷款等信息。有的假冒银行发送短信,拨打电话邀请持卡人提额,诱导持卡人按照其要求操作,骗取公民个人隐私信息;有的以办理大额低息贷款为饵,通过收取受害人中介费、预付利息、保证金等方式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一般利用互联网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被害人,获取被害人信息,以收取手续费、交纳年息、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或者以检验还贷能力、刷流水、调整利率、降息、提高信誉等方式,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还有的嫌疑犯通过上述方式,以骗取被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一般利用互联网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方式发布代办信用卡的广告信息,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被害人,谎称可以代办信用卡(激活花呗、京东白条等),以需要工本费、保证金、手续费、服务费、刷流水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贷款公司、网贷平台(借呗、京东金条、360借条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花呗、白条等)工作人员,谎称能帮助办理信用卡,信贷APP账户提额套现,以需要保证金、手续费、服务费、刷流水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贷款代办信用卡诈骗的危险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即使是在被称为“象牙塔”的校园内,也存在着这种潜在危险,咱们不可以因为身处校园之内就放松警惕。以下几个案例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018年6月底,大学生小明(化名)经同校师兄介绍,在微信上添加了一个代办信用卡的中介。该中介称可以帮小明办理一张3.5万元额度的信用卡。小明心动并提供个人资料。之后中介以各种名目让小明转账,小明先后转给对方204,700元。起初,中介称信用卡已批下来,需交20%手续费(7000元)才能拿卡;后又称提高了额度,又索要一笔手续费(3000元);接着以垫付手续费为由让小明再转5000元;还以“刷”流水记录为由要2000元手续费。当小明没钱支付时,对方就恐吓称要闹到学校或在其家门口“淋红油”。最后因学校老师联系小明父母询问为何没交学费,事情才败露。报警后,警方侦查发现涉案资金流向曾某账户,曾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最终曾某迫于压力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诈骗事实,其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2020年9月3日,某高校大学生蔡某接收到一条“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广告信息,点击链接下载了“有钱花”app并申请贷款1万元。“客服”联系蔡某称其不是高级会员,需先行缴纳888元会员费升级。蔡某转账后,客服又称要缴纳保证金证明偿还能力,蔡某又向对方转账9600余元,当对方提出还需支付1万元手续费后,蔡某意识被骗于是报警。
2021年1月8日,某高校大学生接到自称蚂蚁金服客服电话,对方称其支付宝需变更为学生账户否则就没办法接着使用,将该学生拉入一个qq群并语音引导操作,最终该学生转账29,800元被骗。2022年3月1日,某高校20岁女大学生收到一qq好友信息,对方以朋友因车祸住院急用钱为由,让该学生帮忙贷款。该学生信以为真,在对方的指引下做相关操作,最终被骗4000元。同一天,同校区另一位22岁男大学生也遭遇了类似情况,被骗5000元。
2022年3月1日,某高校20岁女大学生收到一qq好友信息,对方以朋友因车祸住院急用钱为由,让该学生帮忙贷款。该学生信以为真,在对方的指引下做相关操作,最终被骗4000元。同一天,同校区另一位22岁男大学生也遭遇了类似情况,被骗5000元。
经济损失:受害者往往会被诈骗分子以各种名义骗取大量钱财,这可能是他们多年的积蓄,甚至导致负债累累,给个人以及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信用受损:部分诈骗可能涉及利用受害者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违反规定贷款操作,导致受害者个人信用记录受损,影响其今后正常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
心理创伤:遭受诈骗会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不积极的情绪,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崩溃自杀。
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遭受诈骗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会导致受害者无法投入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社会信任破坏:此类诈骗行为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体系,让人们对金融服务和网络交易产生恐惧和不信任,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
家庭关系紧张:因经济损失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纷争,破坏家庭和谐与稳定。
法律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受害者可能会因为被利用而面临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为了挽回损失不惜铤而走险,侵犯他人财产权甚至是生命权。
1、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学生应依据自己经济情况合理消费,合理的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2、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不法分子通常利用大学生对资金的需求和金融知识的缺乏,通过种种手段进行诈骗。有的以代办信用卡为由头,不断索要手续费等费用;有的冒充贷款平台客服或其他身份,编造很多理由诱骗学生转账。提高辨别合法金融服务的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谨防落入欺诈陷阱。
3、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隐私信息,谨慎保管身份证、银行卡。坚决不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如因前期疏于防范已陷入不良网贷的困扰中,自身权益正在或者即将遭受伤害,应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情况,并寻求公安部门的介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