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碧海蓝天、椰风海韵的海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七十五载写辉煌政法护航自贸港”全国法治(制)媒体海南采访行活动走进三亚市海棠区。9月4日下午,由全国近30家法治(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及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对该区在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亮点进行采访,共同探寻海棠区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采访团首先来到三亚市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记者们对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运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律师入驻超市开展服务等工作进行了实地采访,对法律超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创新举措给予点赞。
“根据您的情况,可带着你们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及相关材料,到我们这边来申请调解。”9月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线律师王婧正在接听群众电话咨询。
这栋三层楼的法律服务超市,功能“一应俱全”,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王婧所在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值班室,是法律服务超市多元解纷受理、登记、审核、统筹协调、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等流程中的“小小一环”。
三亚市海棠区委政法委格外的重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加强统筹指导。为了着力给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法律服务产品”,实现同城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档升级”,2021年2月1日,海棠区司法局创新推出的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开业,实现了政法、信访、法院、检察院等各部门衔接联动,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让辖区群众矛盾纠纷“诸事有解”。
9月4日,全国法治(制)媒体采访团记者在三亚市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开展集中采访 高凌 摄
“这些锦旗是鞭策也是激励,是肩上的责任和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局长何斌说,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调解工作机制,更好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近几年海棠区征地拆迁增多,征地拆迁纠纷时不时发生。”何斌和记者说,在拆迁纠纷调解过程中,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一站式”多元解纷的运用,对矛盾纠纷的化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谢谢你们,目前的补偿方案我很满意。”近日,杨某将一面锦旗送到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对工作人员细致、耐心、专业调解,化解其涉及的一起纠纷表示感谢。
杨某是三亚市海棠区风塘村村民。2023年6月,因不满意政府部门的房屋征收补偿,杨某起诉至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
针对杨某的诉求,海棠区矛盾调解中心主动介入,开展“诉前调解”,争取“诉中调解”。何斌和法官、律师、调解员等多次来到杨某家中了解情况、宣讲法律、听取和解决合理诉求。
9月4日,全国法治(制)媒体采访团记者在三亚市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开展集中采访 高凌 摄
工作人员一杯清茶、一声问候,一份热心、一次交谈,让杨某倍感温暖,拉近了距离,也心平气和地解决了诉求。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杨某最终于2023年9月21日撤诉。
“政府搭平台、法律机构唱戏、百姓挑选受益。”何斌表示,工作人员通过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化解了这起纠纷。
据了解,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通过衔接指引、集中进驻的创新方式,引进了18家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和10家相关单位,汇集法律咨询、诉讼代理、人民调解、公证、仲裁、鉴定等多项法律业务,实现集约高效、互动交融,为群众和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半年多了,我们终于拿到工钱,谢谢法律服务超市工作人员的帮助。”近日,记者跟随海棠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主任王井源来到海棠区司法局派驻林旺派出所调解工作站时,在一间板房搭起的办公场所内,3名工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调解员董成荣和记者说:“这起纠纷中,双方的矛盾很复杂,还闹到了派出所。”
原来,三亚市某装饰材料公司已依据工程进度,支付某承包公司金额60万余元,但某承包公司的“包工头”因个人原因,未及时将工程款支付给工人,于是产生纠纷。派出所接警后,将纠纷转到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法律服务超市的调解中心派驻工作站进行调解。于是,董成荣对矛盾双方进行专业的调解。
“我们愿意再垫付一笔钱用于支付工人薪资,然后法律服务超市联系人民法庭出具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司法确认书,我们再用这个司法确认书向承包公司追讨款项。”经过调解,装饰材料公司负责人答应执行调解方案。随后工人拿到了工钱。
9月4日,全国法治(制)媒体采访团记者在三亚市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开展集中采访 高凌 摄
这起矛盾纠纷的化解,是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通过调解中心这一枢纽,织密调解组织服务“一张网”,让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妥善处置的结果。
“我们以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织网中心点,以派驻林旺派出所调解工作站、南田居派出所调解工作站、藤桥派出所调解工作站、蜈支洲岛景区调解工作站、海棠湾法庭调解工作站等5个调解室(站)为连接点,以辖区23个村(居)调解委员会为关键点,织起海棠区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组织‘大网格’。”王井源介绍,派驻工作站的调解员是具有相关专业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且熟悉本地情况,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民调解员独特优势和作用,在一线及时就地调解化解矛盾纠纷。
以一个调解中心为枢纽,5个派驻调解工作站向外延伸解纷“触角”,海棠区充分的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和前置性作用,形成横向集聚、纵横贯通、分层递进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体系,织就海棠湾社会大平安。
在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里,一本《人民调解典型案例汇编》手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手册里有33个典型案例,包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财产损失赔偿纠纷等。每个案例包含案情简介、调解过程及结果、案例点评等内容。”何斌介绍,手册通过以案释法、以法明理,为类案调解工作提供了参照指引。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们邻居之间的关系恢复如初。”不久前,吉某来到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对工作人员成功化解他和邻居之间的矛盾表示感谢。
吉某和余某是居住在海棠区某村的邻居,关系一直很融洽。2023年3月4日,因一条公共道路被一方占用,两家人发生争执。多次协商无果后,两家人再次发生争吵,关系进一步恶化。
2023年9月20日,海棠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受理这起纠纷后,组织调解员、律师与村干部一起到发生争议的道路查看现场,了解情况。因双方矛盾激烈,工作人员采用“背对背”“面对面”调解方法化解了两家人的矛盾。经律师专业建议,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工作人员“背对背”“面对面”调解,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是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服务群众,让群众“诸事有解”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1月至8月23日,海棠区人民调解组织总共排查纠纷110件,预防纠纷110件,未有因矛盾纠纷处置不当引发的重大件;调解案件总数107件,成功调解98件,司法确认56件,涉及金额668.86万余元。
数据正在刷新,调解机制“提档升级”,法律服务集群“全方位”覆盖,海棠区正持续打造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随后,采访团走进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记者们实地体验了无感签到、实时定位、自助学习、线上评估、远程会见等各种智能系统和设备终端。作为海南首个智慧矫正中心,其中的远程教育、VR教育系统、“空中课堂”和沉浸式VR教育室引起了采访团记者的兴趣。
“1年半的时间里,谢谢你们的陪伴。”正在办理解矫手续的社矫对象阿良(化名)激动地对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周赫说。这是9月4日,记者在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采访时看见的一幕。
近年来,三亚市海棠区委政法委对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格外的重视,加强统筹指导。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积极探索实行“1573”工作模式,通过以智慧矫正中心为核心,以“五个平台”为依托,采取筑牢监管安全“七项措施”,发挥教育矫治“三类基地”作用,对社区矫正对象从入矫到解矫实施全流程全范围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运用“一人一矫”“暖心帮扶”“智慧矫正”“多元普法”等多种形式,助力开创海棠区社区矫正工作新局面。
该中心是海棠区司法局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为引领,打造具有海南司法行政特色的标准化智慧矫正中心,面积约1000平方米,内设“三区十八室”,分别为综合管理区、监督管理区、教育帮扶区3个功能区和18个功能室。
9月4日,全国法治(制)媒体采访团记者在三亚市海棠区社区矫正中心开展集中采访 高凌 摄
“当时他的抵触情绪很大,不按时打卡,教育学习时长也不完成,精神不振,情绪暴躁,和干警顶嘴。为了让他调整心态、认识自我,这个教室是他定时报到的地方。”在心理咨询室,周赫回忆起阿良刚到社区报到时的情景。
2021年11月29日21时许,阿良因被扣工资问题与他人发生争执,殴打对方被判缓刑。2023年3月13日,阿良到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报到,并由海棠区社区矫正管理局承担其社区矫正期间的日常监督管理。
根据阿良的情况,智慧矫正中心制定了个性化、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并从“闻声”“见人”“抚心”三个方面发力,为阿良量身定制监管教育和帮扶内容。通过定时的“一对一”心理帮扶,阿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按时参加社区矫正各项活动,定时打开手机在矫通App签到。
阿良的经历,是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智能化、精准化管理的缩影。
据了解,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托个性化矫正方案系统终端,为社区矫正对象制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个性化矫正方案,线年以来,该中心已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520份。
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索显玲为海棠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2023年12月15日,阿明(化名)由于将银行账户提供给电信诈骗分子并帮助对方支取现金,被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10个月,缓刑2年,缓刑考验期2年。
9月4日,全国法治(制)媒体采访团记者在三亚市海棠区社区矫正中心开展集中采访 高凌 摄
阿明入矫后,由于其缺乏法律常识,海棠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定期组织并且开展统一集中教育学习,通过法律讲解、警示教育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阿明进一步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
“你看,我平时很喜欢刷这个公众号,上面有很多案例,很多都是我以前想不到的。”阿明将“司法海棠”公众号点亮了“星标”,新消息第一时间“弹出”到微信首页。
“在普法方面,我们还依托三亚市海棠区法律服务超市,邀请驻法律超市律师团队为像阿明这样缺乏法治意识的社矫对象提供专业的法治教育和法律援助,帮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周赫说。
“VR体验室”内两台VR设备吸引了记者注意。周赫介绍,沉浸式体验可以引导未成年矫正对象及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子女身临其境、放松身心,认真学法、守法、用法,在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参与法律实践中健康成长。
在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内,无感签到、实时定位、自助学习、线上评估、远程会见等各种智能系统和设备终端一一“亮相”。
“矫通App是我们‘三通’智能App中的其中一个,这上面有个公益帮扶板块,社矫对象可通过线上申请,提出帮扶要求,通过司法局审核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需求提供帮扶方案。”周赫介绍。
杨光(化名)于2020年9月19日因非法持有罪,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社区矫正缓刑考验期自2021年1月10日起至2022年1月9日止。
2021年12月9日在矫期间,矫正小组成员例行开展日常走访工作,了解到杨光的困难后,指导其在矫通App上提交了帮扶申请。矫正小组成员在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教育帮扶板块接收到杨光的申请后,于次日早上驱车20多公里来到了他的种植地了解情况是否属实。
“他的1000多棵槟榔树因虫害影响,叶子变黄了,枯萎了,一棵棵高大的槟榔树长不出槟榔果。杨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矫正小组成员收集情况后,汇报给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何斌。该局通过开会研究,协调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最终将专家提供的虫害防治方法拟成文书,移交到杨光的手中,并在日常中通过微信对其进行指导虫害防治方法。
“这些槟榔树就像我的孩子,它们被治好了,我也有了希望。”如今,杨光已解矫,家庭和睦,自己的小生意也做得不错。他在海棠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的就业帮扶中重燃了生活的热情。
同时,海棠区与戎威远企业合作挂牌成立了“三亚市海棠区阳光就业帮扶基地”,近年来,共帮扶就业18人次。
如今,海棠区已成功搭建了“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整体框架,实现了从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从粗犷管理到精准化管理、从单一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转变。海棠区正持续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