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单不到一年后,深圳市科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通技术”)日前再次启动IPO。
根据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科通技术3月26日向深圳证监局提交辅导备案。2022年6月,科通技术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IPO申请。深交所官网的信息数据显示,深交所上市委原定于2024年2月7日审议科通技术上市事项,但同年2月6日深交所发布审议会议补充公告,称鉴于科通技术因相关审核事项需要核查,按照有关程序取消审议贵公司发行上市申请。2024年4月17日,科通技术被深交所终止审核。
科通技术2024年1月披露的上会稿招股书介绍,企业成立于2005年5月,是一家芯片应用设计和分销服务商,与全球80余家芯片原厂紧密合作,覆盖全球以及众多国内芯片厂商。
在股权结构方面,科通技术最初是由Alphalink Global Limited独资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历了一系列股权变更后,截至招股书签署日,Alphalink Global Limited直接持有科通技术66.8393%股权,为其控制股权的人,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康敬伟。
在经营业绩方面,科通技术2020—2022年营业收入依次为42.21亿元、76.21亿元、80.7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57亿元、3.09亿元、3.07亿元。但到2023年上半年,科通技术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两位数的同比下滑,分别下滑14.23%、27.03%。
在上一轮IPO审核过程中,深交所曾要求科通技术结合芯片分销行业景气度及竞争状况、产品终端应用领域需求具体变化、毛利率、客户变动以及变动原因等情况,详细说明2023年上半年业绩存在下滑的原因,与行业整体趋势、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以及科通技术未来经营业绩是不是真的存在进一步下滑风险。
在回复中,科通技术否认其未来经营业绩存在进一步下滑风险,原因包括半导体市场短期已连续数月维持回暖趋势,长期具有较高成长性;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具有较高市场需求,未来增长前景良好;公司具备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等。
在此前的反馈中,深交所曾多次质疑科通技术是不是满足创业板定位。深交所表示,申报材料及审核问询回复显示,科通技术所属行业为批发业,从事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主要通过购销差价获得利润。在2023年9月发出的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要求科通技术修订招股书等信息公开披露文件内容,完善关于其主营业务在产业链中的环节以及作用、与上游供应商分工等相关信息公开披露事项,客观、准确、浅白地呈现主要经营业务及竞争格局、核心竞争力等,避免夸大性或误导性陈述。
上会稿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科通研发技术费用占据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是0.67%、0.60%、0.73%、0.77%;截至2023年10 月31日,科通技术及其子公司已取得的23项境内专利中,发明专利只占4项。
在上一轮IPO过程中,原第二大股东优车易购(香港)通过在短期内取得、出让科通技术股权,套现约5.72亿元的情况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2020年7月,沈兵持有100%股权的优车易购(香港)对科通技术进行了增资,以3500万元获得了科通技术25%的股权,成为科通技术彼时第二大股东。但同年9月、11月,以及2022年5月,优车易购(香港)分三次转让前述股份并退出科通技术,合计所获金额约6.07亿元。换言之,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合计套现约5.72亿元。
在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要求科通技术进一步说明优车易购(香港)入股后短时间之内出让股份,并在科通技术申报前夕退出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说明优车易购(香港)及其相关方出让股权所得款项,是不是真的存在为科通技术提供体外资金循环、资金闭环回流等情况。
科通技术在回复中称,优车易购(香港)减持其股份的原因包括:科通技术预设的增资规模已达上限,不希望投资者继续增资;科通技术估值已达沈兵收益预期,同意出售部分股份变现;科通技术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各方协商按外部投资者入股价格受让老股等。
此外,对于科通技术存在的供应商返利比例比较高、国际贸易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等,深交所此前也予以了着重关注,科通技术在招股书中也予以了特别风险提示。针对返利情况,科通技术解释称,其代理的大部分为欧美知名芯片原厂的芯片,其普遍对授权分销商采取POS模式进行销售,即授权分销商按照芯片原厂统一目录价格采购芯片,向下游实现销售后,授权分销商再向原厂申请返利,原厂按照返利后的实际结算价向授权分销商开具采购价款抵扣凭证。
对比招股书和辅导备案报告,科通技术的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控制股权的人及持股比例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3家中介机构有2家发生了变化:辅导券商由华泰联合证券变更为国泰君安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由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维持不变,为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就为何在不到一年后再次启动IPO辅导、此次拟上市板块、调整中介机构基于的考虑等问题,记者致电科通技术董秘办,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记者也尝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对方,发送状态显示“投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