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过,就有消费者抱怨称遭遇了“机票骗局”——通过某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上的“机票代理”以较低的价格提前订了票,结果等全家人到了登机口却被告知查不到购票信息。最终卖家以关闭订单、已退款为由迅速抽身,只留下待出行的自己以全价重新购入机票,白白损失了提前预订的时间红利。
类似的案例不少,有人通过社交平台找的所谓代理商更是收款、拉黑、跑路一条龙,令人叫苦不迭。近期,不少消费者还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些票代账号投放的内容,号称买国际航线机票有低于OTA的“骨折价”,引导通过微信等方式下单,也引起了花了钱的人代理商卷款风险的担忧。那么,到底怎么样才可以避免上“黑票代”的当呢?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实际上,这类情况往往是遇到了“黑票代”,他们不具备机票销售代理资质,通常靠里程积分或盗刷信用卡两种方式获取所谓的“特价机票”,并且打着“比OTA价格低X折”之类的旗号招摇过市。
消费者一旦付款,要么出票极慢、等票过程心惊胆战;要么被商家PS过的虚假行程单蒙蔽、到出行前却发现没票;最坏的情况则是以个人转账的方式付完款后被拉黑,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还有可能被泄露倒卖。总之,不仅耽误行程,还有上当受骗的风险。
上述受访人士还详细的介绍了“黑票代”的两种操作模式。第一种,积分票,在通常情况下,这是航司为增强客户忠诚度推出的营销手段,会员可以为自己或自己指定的受让人,用账户内的里程数兑换免费机票。但“黑票代”则是利用盗取他人里程、或向第三方收购里程等方式,获得里程兑换机票并加价卖给其他乘客。此前就有过乘客购买此类机票后,被航司发现并非会员本人或受让人,最终被拒绝登机的案例发生。在一些国家,这类情况甚至触碰法律红线,乘客本人也将成为黑色产业链的一环。
第二种,“盗刷票”,则更为恶劣。不法分子以盗用他人信用卡的形式购买机票,且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出。一旦被信用卡持卡人发现,持卡人会向银行或航司申请退票退款,返还被盗金额。而购买此票的消费者大概率遭遇临出行前几天、或者直到登机当天才得知机票被退的情况,最终无法登机,损失自己承担。
上述业内的人表示,此类超低价的机票隐藏着诸多安全风险隐患,建议乘客保持警惕。包括央视在内的不少媒体,曾揭露过“黑票代”黑幕,一张机票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是巨大的黑色产业链。辨清“黑票代”才能远离这个黑色怪圈——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中第三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予以处罚。盗刷他人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很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那么如何保障自己有一趟舒心的旅程?专业的人建议消费者首先要克服占小便宜的心理,黑票代通常以远低于市场价为诱饵,引诱用户上当。看到此类宣传,应首先提高警惕。其次,优先到正规途径购买机票,例如各大OTA平台、或者有销售代理业务资质的代理商。“尤其是大型OTA,消费者可以更省心,他们对机票供应商的准入和服务要求十分严格:所有供应商需实际出票、改签舱位及价格需要和系统列表推送的舱位和价格保持一致,一旦核实供应商有违规操作,将会被平台做罚款、暂停服务资格等处罚措施。”
同时,一些大型OTA对消费的人的出行服务也更有保障。例如在携程平台,消费者一旦成功预订机票,如果因携程或供应商问题造成最终无法正常办理乘机,平台将根据真实的情况承担差价并给与相应补偿,最高可退一赔三。如果发生航变,携程也将在第一时间及时通知消费者航班变更并协助完成改签或退票事宜。
五一假期刚过,就有消费者抱怨称遭遇了“机票骗局”——通过某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上的“机票代理”以较低的价格提前订了票,结果等全家人到了登机口却被告知查不到购票信息。最终卖家以关闭订单、已退款为由迅速抽身,只留下待出行的自己以全价重新购入机票,白白损失了提前预订的时间红利。